10月26日,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的全球银行业报告(2017)表示,全球银行业正面临数字化威胁,而对银行形成最大威胁的数字竞争对手,不再是金融科技企业,反而是亚马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平台公司对银行的威胁最大。
报告指出,今天,银行正面临客户脱媒、服务解绑、产品商品化及客户对银行品牌的模糊感而导致的诸多问题,这些影响反映在零售银行的客户关系流失和利润受到挤压,导致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下降。从全球来看,2014年至2016年的收入利润率下降了约4%,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5个百分点。
报告称,如果银行不积极应对的话,到2025年,数字化威胁可能拖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使其降至5.2%。该报告是基于麦肯锡专有的Panorama全景数据库和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数据库,前者覆盖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市场,而后者包括全球3000多家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数据。此外,还访谈了全球银行业许多领袖。
值得注意的是,对银行形成最大威胁的数字竞争对手不再是金融科技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常常苦于无法很快扩大规模,所以已开始与银行合作,反而是麦肯锡报告中提到的“强大的新生力量” ——平台公司对银行的威胁最大。这些公司创建的数字生态圈可为客户提供直观、愉悦的用户体验,通过单一访问门户即可购买各种产品和服务。现在,它们开始瞄准银行的零售分销业务,那里蕴藏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有待挖掘。根据麦肯锡报告,分销即发起和销售占银行业收入的47%,利润的65%,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
但数字化步伐加快不单只是威胁,也代表着机遇。麦肯锡报告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对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而且也是银行参与下一阶段数字化银行业务竞争的入场券。对许多银行来说,最有吸引力的增长机会在于制定成功的生态圈战略。
报告指出,要消除数字化威胁,银行首先须全面部署现有的数字化工具。麦肯锡估计,全面数字化加上数字化营销和分析技能的显著提高,有望在未来三到五年内为银行业带来3500亿美元的新增利润。其次,作为新兴一体化经济的特征之一,数字化生态圈也为银行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假如银行能找到与亚马逊、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平台公司有效竞争的方式。根据报告,成功制定并实施生态圈战略的银行可能在2025年之前实现9%至14%的净资产收益率。
中国内地来看,今年中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已悉数与大型科技公司展开全面合作。这也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进入了“深度合作”的时代。除了金融科技之外,因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化,继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后,多家中型银行正在进行海外扩张,银行业也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在宏观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内地银行业资产质量逐步改善,转型升级也是必走之路,加上一系列的金融整顿,A股上市银行估值提升将是大势所趋。穆迪对其受评的16家上市中资银行2017年上半年业绩回顾和分析报告表明,虽然一系列严监管措施的实施影响到银行的盈利能力,但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和融资结构改善来看具有正面信用影响,而宏观经济趋稳帮助改善资产质量。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转载或网友提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