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村金融都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随着各类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农村地区资金量逐渐增大,金融需求也日益旺盛。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国有大行早已开始行动,延展农村服务渠道,创新业务模式,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抢滩农村金融市场“蓝海”。
n 延展服务渠道:跨界合作 打造银行+助农服务点
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银行机构纷纷把银行卡助农服务点作为突破口,通过在农村地区设立助农服务点布放终端,提供小额取现、查询、转账、缴费等简易便民金融服务,一般选择当地超市、小商场、农资店等作为合作商户。
经过长期的探索,国有大行不断推进助农服务点的开放式合作模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优质合作伙伴,构建农村金融生态圈。创新“银行+供销社”、“银行+卫生系统”、“银行+电商平台”、“银行+通信公司”“银行+政企银”等多种合作模式,借助合作方在农村地区的渠道和人员优势,加快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点,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叠加多样化的非金融服务。
以建设银行为例,借助其构建的“裕农通”服务平台,与海尔集团 “日日顺乐农”携手,为助农服务点业主安装签约“裕农通”,叠加海尔“日日顺乐农”水站服务,在个人金融、生活服务、生产服务方面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
广东省“建行裕农通+海尔日日顺”全面合作启动会(2019年)
在山东地区开展“农村诊所普惠金融合作项目”,应用“裕农通+卫生诊所”的模式,将金融、社保和医疗就诊服务进行整合,通过农村医务室为农户提供金融、医保缴费、医疗就诊服务;
客户在农村诊所办理业务
湖南分行推出“金湘通”子产品,不断引入优质第三方,与合作方共同搭建多功能服务点,实现金湘通+联通/移动/电信/电力局/卫生院/中石化/智慧政务等多种民生服务的叠加。
湖南分行金湘通介绍
n 推出特色服务:搭建电商平台 助力“三农”
电子商务的“浪潮”催生了许多银行系电商,以大型商业银行为首的一些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也搭建起服务“三农”的电商平台。这类电商平台主要以农村商品流通领域为切入点,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推出农村专属金融产品,提供信息发布与撮合、资金结算、进销存管理、资金融通等电商综合金融服务,打造“金融+电商+农村商品+扶贫”的助农新模式。
如农业银行的“E农管家”, 包括惠农商城、收银帮手、缴费商城、惠农直销、积分商城五大板块,将普通农户、农村小商贩和各级批发商连接起来,构建起集电商、金融、缴费、消费于一体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工商银行 “融e购”搭建“互联网+商业+金融”模式,通过建立扶贫产品专区,对符合条件的商户给予优惠,支持涉农企业发展。
农业银行“E农管家”
现阶段,银行机构尤其是国有大行在开展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时,倾向于通过“借船出海”叠加更为丰富的非金融服务场景。但总体来看,目前国有大行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以基础信贷和结算服务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央行会同银保监会研究制定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的面世,对金融机构服务农村金融的力度、广度、深度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何深化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深耕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