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去银行网点了 ?
到店量客户的不断下滑,正是银行网点的焦虑之所在。为了更加接地气,让客户常回来看看,近些年银行网点创新不断,卷出新高度。
如今,在一些银行的特色网点,可以看展览,做体检,读书品茶,喝咖啡,甚至可以买炸鸡和汉堡了……
银行网点正在变得更有“烟火气”。
01“肯+邮”特色网点引领跨界合作新潮流
替大伙试过啦!在这家网点吃肯德基,8折!!
上周,“邮储银行微工会”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该行与肯德基联合推出的“肯+邮”特色网点。
“肯+邮”特色网点是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北京市邮政分公司、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三方跨界合作的创新尝试,坐落在北京市没有海只有“潮”的海淀区,该行中关村西区支行将银行网点的金融服务、餐饮美食、商务休闲别致的融合在同一空间,客户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随手翻阅报刊、选购邮政文创产品,自助打印明信片……
这里不仅有便利的金融服务还有现代化的共享会议室,邮储银行还希望将其打造为开放空间:小微企业老板可以在这里洽谈业务,科技型企业可以在这里举办团队活动,大学生们可以在这里组织社团活动……
官方消息表示,“肯+邮”特色网点不仅“颜值高”,做业务也是一把好手,和肯德基联合进行直播、举办客户沙龙,每次都能吸引一大波粉丝,新增对公客户、保险蓄客也大幅增长,这波跨界合作,直接 “辐射” 到北京地区 575 个银行网点和 460 家肯德基门店,实现了双方客群叠加,资源共享,信用卡获客量 3600多户,全国排名第二。
与以往中小银行的网点创新不同的是,“炸鸡银行”的出现,意味着国有大行“下场”,也开始“卷”起来了。
“炸鸡”银行并非邮储银行第一家跨界合作的特色网点,以邮储银行北京分行为例,自2023年以来,邮储银行北京分行通过整合资源多方合作,已打造多家特色网点,如东城支行的红娘支行(青年朋友们可以通过报名参加联谊活动寻找到心仪伴侣)、朝阳支行的宠物支行(宠物友好支行,救助流浪猫并普及救助知识)、石景山支行的相声支行(与知名相声团体“嘻哈包袱铺”的跨界合作,通过相声教学增强和客户的沟通)。
02 特色网点的背后是银行业主动应变
银行网点频频突破传统物理渠道的金融服务边界,看似“不务正业”,实则暗含深刻的行业转型逻辑。背后体现的是银行业应对三大挑战的主动变革:
✦ 到店量减少下的“自救”
银行网点到店客流量持续下滑,而“肯+邮”等创新模式通过叠加不同的场景,引出新的增长动能。
✦ 网点服务价值重构需求
当前90%以上的基础业务都可以通过线上完成,银行网点已然由交易场所升级为体验空间。
✦ 成本效率的再平衡
以“肯+邮”模式为例,与肯德基共享场地资源后,邮储银行实现了575个网点与460家门店的客群叠加,资源共享,单位面积服务效能得以提升。
当银行网点开始喝咖啡、做理疗、卖炸鸡、办联谊……,这不仅是金融服务形式的创新,更是整个银行业价值坐标的迁移——从资金中介转向生活伙伴,从交易执行者变为价值共创者。 谁能在更加多元的场景中实现不可替代的连接价值,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03 这种变革暗含着怎样的底层逻辑
透过“肯+邮”等特色网点的创新案例,还可以看到银行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 从功能供给到生态共建的网点定位转型
空间重构:将物理渠道的更多空间让渡给非金融服务,打造便捷、亲民化的生活圈子。
数据贯通:基于客户在多元化场景中的行为数据,可以提供更加精准、更为贴心的金融服务。
✦ 银行竞争维度的升维战
错位竞争:不再把重心放在过度追求网点密集度上,而是更注重以“银行+”的创新业态形成金融服务壁垒。
年轻化破局:吸引大学生、企业员工等年轻化“潜力股”到网点举办参加活动,培育未来高净值客群。
品牌溢价:通过场景叠加,将网点变成社交媒体打卡点,实现低成本的品牌曝光。
✦ 数字化转型的逆向渗透
触点延伸:如“肯+邮”特色网点,明信片打印机搭载二维码开户功能,咖啡杯套印着信用卡优惠码,将实体交互转化为数字入口;
服务升维:宠物友好网点通过“为爱击掌”打卡墙连接动物领养平台,拓展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价值链条;
组织变革:银行员工向“场景运营师”转型,掌握金融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客户活动策划及异业合作谈判能力。
当然,跨界融合尽管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服务标准失焦、合规成本上升以及员工能力断层等风险仍需银行业关注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