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常态下区域性银行的破局之道——杭州银行篇

时间:2025-09-01 阅读:14 分享

当行业增速普遍承压时,杭州银行却紧扣 “深化改革,强基固本”这一核心主题,交出了资产突破两万亿、净利润增速18%的亮眼成绩单。4月11日,杭州银行发布2024年报,以"稳增长、优质量、强特色"的姿态站上舞台中央。


图片



01

利润增速跑赢行业 资产质量稳居第一梯队


2024年,杭州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两万亿大关,达21123.56亿元,增幅14.72%;存款总额增长21.74%,两项增速均居上市城商行之首。在盈利端,营收383.81亿元、净利润169.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61%和18.07%,ROE(净资产收益率)升至16%,同比提升0.43个百分点,展现强劲盈利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风控能力——在利差较低的市场环境下,不良贷款率连续多年维持在0.76%的历史低位,拨备覆盖率541.45%,资产质量指标继续领跑行业。这一成绩得益于其"风险管控先行"战略,年报中多次提及"风险"一词,足见管理层对合规经营的重视。


02

科创基因+区域深耕 铸就差异化竞争力


作为扎根浙江的城商行,杭州银行近80%营收来自本地市场。依托区域经济活力,其在科创金融领域已布局多年:


·科创3.0模式:



2024年,杭州银行创新构建了“1+7+N”科创金融专营体系,通过聚焦细分行业,发挥海量数据优势,自主研发企业成长性评估模型,深入推进科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服务超2.3万家科创企业,累计培育320家上市公司,有效探索了科创金融模式的可复制性,构建起支撑企业科技创新的全周期、全链条金融服务生态。


·特色客群经营:



深化科创金融中心建设和信用小微专营机制建设的基础上,成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项目筹建小组,重点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化改革。坚持向实体转型的战略导向,着力推进制造业队伍体系化建设,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显著增长。


·机构整合优化:



不断提升经营策略的同时,杭州银行打出集约化改革"组合拳"——携手银行网点规划领域头部智库(博智经邦),启动下辖网点"深度体检"。通过智能分析模型与大数据技术,对辖内机构展开"评估-诊断-优化"全流程重构,精准定位机构冗余区与资源增长点,绘制出科学动态的网点布局规划蓝图。这不仅解决了杭州大本营地区存在的网点过密、布局重叠的问题,更以数字技术为杠杆,撬动了全域资源的高效配置,为新一轮业务增长锚定战略坐标。


不断地优化更新,让杭州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也收获了客群增长——全行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14%,其中公司条线有效客户数增幅超过20%,客群质量与规模同步提升。


然而,风光背后暗藏隐忧:近些年杭州银行盈利质量待夯实,分红具有一定争议,市场合规问题警钟敲响......未来命题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外部让利环境与内部转型压力,杭州银行大力构建“五篇大文章”战略框架,将国家战略、区域发展与自身禀赋深度融合,为消解往期积弊,走一条特色差异化路径。其中两方面具有突出成效:


·绿色金融:



进行绿色转型。杭州银行于4月11日发布了《杭州银行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内容显示,绿色信贷规模持续位列省内地方法人银行前列,绿色贷款余额828.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2%;推出个人碳账户服务,碳减排贷款覆盖73个项目。


·普惠金融:



创新打造标准化小微企业服务流程,通过建立营销闭环,实现模式体系化。杭州银行开发特色产品优企贷、出口易贷等;设立三个中心实现全流程数字化风控。既实现了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效率提升,又做到了严守风险底线,保质保量,使其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真正实现“量质齐升”。



【结尾】


穿越周期,既要敢闯敢试的锐气,更需如履薄冰的定力。作为深耕长三角经济腹地的城商行代表,杭州银行过去交出了一份"双向赋能"的优秀答卷。这种以产业洞察构建信贷投向坐标系、以场景金融延伸客户价值链的共生模式,不仅铸就了城商行特色转型、可持续性发展的参考路径,更验证了地方金融机构破局同质化竞争的核心逻辑——唯有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肌理,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与社会价值的共生裂变。



返回 下一篇:博智经邦中标某四大行深圳市分行网点布局规划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