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外部大数据在银行咨询的应用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我们期望和诸位透过手机信令数据来看一看商业银行选址的那些事。我们以厦门市商业银行布局为例,结合手机信令数据来分析厦门市银行选址的偏好特征、布局特征、覆盖客群特征等,最后以信令数据为引,和诸位共同探讨大数据在运用中的现实意义与不足。
【正文】
银行商业选址的一个底层逻辑是为自己联系到更多的客户。因此,在传统选址中,人口数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住人口、流动人口越多的区域,往往是网点选址的优选区域。如果我们将全市网格中人数排名作为选址区域的数量“优度”,那么何种“优度”才符合网点的选址一般规律?
普遍存在的“掐尖效应”
凡有投入,必以产出为优先。这使得在商业选址中,区域覆盖的“掐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
从厦门市银行网点覆盖的核心(80%)区域来看,“掐尖效应”普遍存在于区域中各类人口选择中。具体来看,银行覆盖区域主要为全市各类人口排名前 50% 区域,居住、工作、到访依次为前41.36%、43.1%、25.56%,我们暂将其定义为选址的“掐尖率”,以此反应对选址中对各类指标的“严苛”程度。
【选址掐尖率=1 - 前80%覆盖区域的最小百分比排名】
同样,在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知名连锁餐饮店,以及当地连锁商超夏商门店中,居住人口、工作人口平均集中在排名前33% 的区域,到访人口平均集中在全市排名前15.6% 的区域。
惊人相似的“空间优度”
如果将渠道覆盖核心(80%)区域的最低全市排名作为选址布局的整体优度,可以发现无论是银行还是品牌连锁商业,在人流量(到访人口)方面空间的优度明显高于职住人口优度。
而对居住/工作/到访人数的优度比来看,商业银行优度比为0.79:0.76:1;而在品牌商业这一比例为0.78:0.79:1。
普遍存在的掐尖效应,是否能为泛功能的商业选址寻得低成本解决路径?相似的银行与品牌商业优度背后,银行与品牌连锁商业还有哪些异同?当我们回到“客户”,各商业银行覆盖客群有哪些异同,大数据又能否为银行产品定位提供帮助?
且看后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