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ATM机,何去何从?

时间:2024-06-19 阅读:503 分享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支付方式,随之而来的是ATM机使用频率的下滑。你是否还记得上次站在ATM机前取款的情景?根据最新调查,有近七成的人坦言自己已经超过一年没有使用过ATM机了。这一趋势在数据上得到了有力印证,据统计,2023年国内ATM机的数量较上一年末减少了5.05万台,这一降幅甚至超过了银行网点的关闭速度。面对这一变革,我们不禁思考:在数字化的浪潮中,ATM机将何去何从?

图片

PART.01

银行ATM机业务遇冷

近7成被调查者表示,没有使用ATM机的时间超过1年以上;还有一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未使用ATM机的时间超过2年甚至更久;只有一小部分被调查者仍保持着使用ATM机习惯,以中老年人居多。在走访调查的多家银行中,只有两三家银行的ATM机前有人正在办理业务,大部分银行的ATM机已处于关停状态。一家股份制银行,五台ATM机目前只有两台在工作,其他几台被贴上“停止使用”的字样。

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ATM机具84.55万台,较上年末减少5.05万台,同比下降5.63%。截至2022年末,ATM机具89.59万台,较上年末减少5.19万台,同比下降5.42%。再将时间线拉长看,全国ATM机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是在2019年的第三季度,ATM机具108.88万台,较上季度末减少1.16万台。

梳理多家上市银行近两年的财报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银行在报告中对于ATM机的提及明显减少,甚至有些财报中完全没有涉及ATM机的相关内容。这一趋势反映了银行在业务布局和战略重点上的变化。

PART.02

ATM机仍不可或缺

我国曾一度是全球ATM机数量最多的国家,ATM机遍布大街小巷,为人们的现金交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近年来微信、支付宝、银行APP等移动支付方式的迅速崛起,使得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轻轻一扫即可完成交易,不再需要翻找零钱和现金。ATM机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黯淡。

ATM机,尽管使用频率骤降,但日常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却一分不少。这样的经济压力下,银行不得不考虑削减ATM机的数量,以降低运营成本。因此,ATM机逐渐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也就不足为奇了。

ATM机数量下降,是金融服务转型的必然结果,但这并不意味这ATM机的消失。大多数人仍有使用现金支付的需求,特是在小额支付方面。

图片

据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描述,“虽然现在使用ATM机的人减少了很多,但仍有不少应有场景,一些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会前来办理ATM机业务。特别是老年客户群体,他们对手机业务不太熟练,习惯于现金带来的安全感。”该工作人员还认为,在大城市,现金需求相对而言明显减少,但就一些偏远地区的人群,可能受限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使用手机支付的条件而接受现金。另外,对于采用“货到付款”现金支付模式的物流、运输等很多行业而言,依然存在大量的现金支付需求,ATM机的运用场景自然也会更多。

PART.03

智能化升级正当时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银行网点的智能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ATM机的功能升级更是这一趋势中的亮点。ATM机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现金存取工具,它正逐步演化为一个提供智能化、可交互金融服务的平台。

近期,多家银行纷纷对ATM机的外卡取现功能进行了改造升级,这标志着ATM机正迈向更加国际化的服务领域。如今,外籍来华人员可轻松使用银联、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银行卡在ATM机上支取人民币现金,不仅方便了外籍人士,也提升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形象;为了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现金需求,多家银行还在部分ATM机上新增了10元取现功能。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客户的现金使用场景,还解决了“找零难、兑零难”的问题,让ATM机变得更加贴心和实用。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ATM机将继续发挥其智能化、可交互的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ATM机将在数字化时代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在数字人民币方面,越来越多的ATM机也在进行相应的升级。ATM机数字人民币取现非常便捷,整个过程不超过2分钟。ATM机的新“升级”是一场必要的变革。它不仅显著提升了交易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还极大地拓展了服务模式和功能范围,使得ATM机能够紧跟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发展趋势,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体验。


上一篇:工商银行“网点竞争力提升”案例分享——强基固本促创新 返回 下一篇:2023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变化趋势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