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坚决落实党中央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是党中央赋予金融机构的政治使命,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国务院于2023年再次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将发展普惠金融推向了更高地位。
发展普惠金融是推动地方经济持续高速向前的金融担当,是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大行责任。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群众生活的“小日子”,企业经营的“小生意”,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惠普金融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广袤的政策土壤。
发展普惠金融是稳步推进银行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是夯实经营基础的切口所在。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大基建时期的政策红利正在逐渐削减,长期聚焦头部客户的经营格局难以维系,围绕基础存款、基础业务、基础客户的竞争态势日渐激烈,中底部客户成为夯基固本的重要选择。
贵州工行坚定不移地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首位,夯实思想根基,激发党员队伍的学习热情,深化思想教育,推动思想理论水平向更高更深层次迈进。策划并深入实施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融合集中学习、深入讨论、心灵交流、成果展示及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培育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先锋精神。积极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农担、省担保及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等关键部门开展党建联建活动,增进共识,携手并进。同时,推行党员领导干部分片挂点制度,深入基层一线与市场前沿,开展扎实的业务调研,精准把脉基层难题,多措并举提升服务市场的能力与效率,进一步坚定了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信心与决心,共同开创贵州工行发展的新篇章。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强化普惠金融驱动力,贵州分行设立了独立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并配套实施“五专”经营机制,将普惠金融提升至“一把手”工程的高度,通过行长亲自督办、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确保普惠业务发展的持续推动与深度研究;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与组织引导,成立了由“一把手”亲自挂帅的普惠金融业务执行委员会,汇聚20个部门的智慧与力量,共同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及《支持毕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从多维度构建普惠金融的坚实基础与制度体系;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贵州分行出台了《贵州分行关于构建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普惠金融考核的“一票否决”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各级主要负责人,并辅以专项资源保障等激励措施,确保全行上下在普惠金融领域形成高度共识与强大合力;四是树立标杆,打造普惠金融示范样本,借助毕节普惠金融试验区的建设契机,快速构建起覆盖广泛的普惠金融服务网络。在毕节市,贵州分行率先设立了普惠金融旗舰店,实现了“普惠+网点+个贷+政务”的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为其他地区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
针对贵州资源特色与发展需求,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整合行内外数据资源,创新小微企业专属融资产品。通过信用、政银风险共担等模式,主动授信,显著提升能贷会贷水平,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针对特色农业,推出“种植e贷”(涵盖茶叶、高粱等)与“养殖e贷”(涵盖肉牛、山羊等),精准对接农业产业链。与省农担合作,打造“贵农e贷”,率先实现线上银担系统秒级放款,优化流程。依托贵州旅游优势,我们推出“黔旅快贷”,助力旅游景区配套酒店、民宿经营,惠及全省上百个景区周边上千家商户。此外,基于纳税、用电等多维度数据,创新“黔税e贷”“工业快贷”等产品,全方位支持贵州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其成长壮大。
通过分支行下沉人员、网点普惠人员分行直管等方式,增强网点人员营销和实操能力;在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推出“一个都不能少”普惠金融系列宣传报道,提升“工银普惠”品牌影响;综合运用智能外呼、短信营销等远维触客手段,提升目标客户触达率。
强化政治自觉,提升站位,以《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为指导,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结合支部建设,深化活动,确保普惠金融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针对普惠金融发展难点,压实责任,强化资源配套和考核,构建长效机制,引导金融服务延伸至小微客户。聚焦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领域,深入基层调研,提供适配性强的机制、政策和产品,以创新驱动金融供给,助力普惠金融增量提质。
强化科技应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树立行业标杆。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及低收入人群等广泛而多元的服务对象,关键在于科技赋能。构建内部数据交互体系,整合历史数据,通过多维分析精准描绘客户需求,支撑全产品线服务。同时,优化贷款流程,简化操作,增强客户自主性,并提升内部智能化水平,减少人为干预,以科技力量推动普惠金融高效、精准发展。
强化稳定经营,提升发展定位,铸就品牌标杆。关键在于平衡安全与发展,明确进退策略,并培养高素质普惠团队。建立专业人才库,实施分层管理,配套激励机制,增强职业荣誉感。围绕机构、队伍、产品等,树立典型、打造样板,形成一批引领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示范机构,培养一群懂政策、知产品、会营销的优秀个人代表,打造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为品牌口碑筑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