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跨界体育营销新范式:一场足球联赛如何撬动万亿零售生态

时间:2025-10-21 阅读:2 分享

当江苏省13座城市的球队在绿茵场捉对厮杀,场外关于“散装江苏”的趣味讨论正席卷社交媒体。这场被称为“苏超”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不仅成为区域文化现象,更让总冠名商江苏银行完成了一场现象级品牌渗透——赛场LED屏的持续曝光、周边产品的深度植入、社交媒体话题的裂变传播,使其品牌认知度呈现指数级增长。


图片



流量转化:从球场到金融场景的精准链接


“苏超”联赛期间,每日咨询门票的客流量激增,赛事热度堪比演唱会。对此,江苏银行迅速响应,在手机银行APP开辟“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专区”,建立“赛事周周二14:00限量抢票”机制(每场100张,单人限领1张)。这一设计巧妙将观赛需求转化为APP活跃度,形成高频金融服务触点。


足球联赛的热度背后潜藏着巨大的客户价值转化——典型案例显示,有客户为获取赛事门票选择在该行办理大额定期存款,叠加江苏银行较四大行更具竞争优势的存款利率,实现客户资产的自然沉淀。这正是该行“文化+金融”战略的具象呈现——通过绑定文旅、体育、艺术等场景权益,构建差异化零售服务体系。


图片



零售护城河:体育营销背后的万亿生态


梳理江苏银行战略路径可见,此次赞助并非孤立事件:


体育营销体系化:继冠名2024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江苏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对抗赛后,“苏超”是其体育IP矩阵的延续。

文化金融专业化:年报显示,该行聚焦文旅/体育/艺术/留学等场景,通过门票权益赋能个贷业务,形成“兴趣入口-金融转化”闭环。

零售根基实体化:截至2024年末,零售AUM突破1.42万亿元(城商行首位),个人存款余额8229亿元(同比增长16.21%),APP月活超700万户。


“散装经济”中的协同战略


江苏省内9家上市银行并立的格局,恰是区域经济多元化的缩影。江苏银行能在激烈竞争中确立零售优势,源于其2014年启动的深度转型:

客群分层运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客群经营体系。

场景生态构建:围绕汽车、3C数码、家装等消费场景落地“以旧换新”专项行动。

文化金融嫁接:将区域文化认同(如“十三太保”梗)转化为品牌情感连接。


中泰证券研报明确指出:“零售业务已成为江苏银行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消费信贷规模稳居城商行首位,初步形成护城河效应。


结语:金融品牌的场景化生存法则


江苏银行的实践揭示新零售金融逻辑:当银行服务深度嵌入文化消费场景,金融便从交易工具升级为生活方式媒介。在“散装江苏”的地域特性下,通过体育赛事实现全域品牌共振,恰是区域银行深耕本土的战略样本。这场足球狂欢终会落幕,但“金融+体育”构建的客户连接生态,将持续释放长尾价值。

返回 下一篇:中国建设银行组织架构解析:构建稳健发展的核心框架